一、案例描述

小英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就读于市区一所人文素养、学业成绩都不错的学校。咨询时间,小英主动来寻求老师的帮助,在与辅导人员面谈时,辅导员观察到孩子脸色有些蜡黄、精神欠佳,感觉睡眠质量有问题。通过与孩子班主任老师的交谈,了解到小英成绩不是太出色,因为作业的出错率高,课间时间经常是在忙着订正错题,导致她玩的时间很少,所以也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师生关系虽不十分融洽,但也没到紧张的地步。辅导老师还了解到小英的这些变化是源于其父母最近一直在闹离婚,孩子在爸爸处过一周、再去妈妈处过一周,没有人长久、系统地关注她,她属于“自由人”、“散养人”,来自父母的关爱减少。

小英的自述如下:我曾经是个很快乐的人,认识我的朋友都说我是个开心果,我很爱爸爸妈妈,那时候,有爸爸妈妈在家,我什么都不用怕,可以开心地去上学。我喜欢看课外书,爸爸妈妈就陪我一起去书店买好多本,我还有很多好朋友,和她们一起嘻闹玩耍的感觉真好,没有什么事情会影响到我的心情,我觉得每一天的活着都真好。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难道长大是要付出代价的吗——进入五年级后的我,似乎已经成了名不符实的“开心果”,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会不高兴;作业错题多,我会不高兴;有时和同学玩,闹些别扭,感觉她们都不让着我,我也不高兴……这种不高兴甚至能持续几天,那一段时间心情一直就是不好,我也很恨这样的自己,努力想找回曾经的自己,努力想不介怀许多事情,可是临到事情来了,我还是现在那个自己都不喜欢的自己,好想变回曾经的自己,好想回到从前!

二、案例分析

与外显的人身安全相比较,孩子们的心理安全问题对个体的影响更为持久,无论是精神分析学说还是人本主义理论, 都认为成年期的行为偏差其源在于童年期的心理创伤。阿德勒认为:“如果一个小孩受到忽视、憎恶或抛弃( 心理上的不安全),他就可能无视合作的存在,自我封闭,不能与人交流……生活中的许多失败者都来自孤儿或私生子,这类儿童被归于受忽视的范畴。”

本案例中的小英就属于这类儿童,由于父母离异,导致她由曾经的“没有什么事情会影响到我的心情,我觉得每一天的活着都真好”体味到了被忽视、被抛弃,孩子连最亲近的爸爸妈妈的爱都无法掌控,导致她处于诸多不确定性的质疑中,这时就很容易产生心理焦虑,上升到对自身境遇的恐惧,生活的不可操纵影响了她平和心理状态的形成,当她感觉生活无秩序、无法应对时,必然会产生退缩进而冷漠应对——未成年儿童心理上的不安全会造成个体精神上的持续紧张, 伴随着的心理状态就是常常有一种如履薄冰之感, 导致行为上的犹疑不决, 不敢面对新异刺激,拒绝与同伴交往,自我选择能力下降从而直接导致个体产生行为上的退缩以及对周围事物的冷漠。

孩子的“难道长大是要付出代价的吗”、“有爸爸妈妈在家,我什么都不用怕”是她渴望爱的呐喊——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他们的第一所学校。在未成年人的成长经历中,家庭教养方式、家庭亲情氛围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研究工作者范志福说得好:不管什么样的心理危机,只要我们拿“真正的爱”来引导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就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未成年人乃至于人都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因此,对于未成年人身上显现出的问题更应该从发展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去激发、引导,要相信学生都是拥有巨大的可发展潜能的,问题往往就是学生进一步成长的契机,学生的心灵成长和心理成熟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人本主义学派鼻祖罗杰斯有一句名言:“释放一个人早已存在的潜在能力。”本案例中的小英就拥有这种潜在能力——接受过爱并且渴望再次拥有爱且更能用爱调适自己行为的潜在能力。未成年人的心理出现问题、行为出现偏差的实质是他的生活环境出现了问题,所以,从环境调整起,从给予爱调整起,孩子一定会从偏差走向阳光。

三、指导建议

先讲个小故事吧。2004年,在希腊雅典奥运会的男子双人3米跳板决赛上,彭勃和王克楠的分数遥遥领先,在当时的情况下,即使他们的最后一跳出现失误,冠军也是跑不了的。然而,大概是因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王克楠情绪起伏很大,又是兴奋,又是紧张。结果他最后一跳竟然直接从板上摔进了水里,而熊倪称这种失误是一个跳水运动员根本不可能出现的。由于被起伏的情绪所累,王克楠与奥运金牌失之交臂,留下了一辈子的遗憾。试问,如果他懂得觉察自己的不良情绪状态,懂得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这样的遗憾还会发生吗?这个事例告诉我们,控制情绪对于把事情做对做成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就无法把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就会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因此,对于梦想取得非凡成就的人来说——你一定也是这样的人喽,调整自己的情绪是人生的必修课。怎么办?

“自我暗示法”——据科学研究,人的体力、智力和情绪都是有周期的,也就是说体力有充沛和虚弱的时候,智力有反应敏捷和迟钝的时候,情绪有激昂和消沉的时候。因而,一个人有时候可能会出现自己不明原因的情绪低落。这些时候,你的敏感性往往会增强,即使是一件小事,也会很在意,总感觉周围的人或物在与自己做对。这种情况下,便可以暗示自己:“这几天可能正是我情绪周期处于低落的阶段,过几天会自然好起来。”在这期间尽量避免做使你产生不愉快的事和接触你不喜欢的人。凡事尽量保持沉默,即使别人偶尔说到自己的痛处,也要认为他()并不是有意要伤害你,要做到能忍则自安,否则,将是自己给自己找别扭。

还有一种自我暗示的方式就是自我庆幸。当你遇到不幸与挫折时,不应该灰心丧气,而应该高兴地想:“事情原本可能会更糟呢。”——爸爸妈妈闹矛盾,你可以想:闹矛盾也是他们沟通的一种方式吧,还好他们仍然还是爱我的,他们仍然还是想要这个家的。只不过,五年级的你、已经成大孩子的你,可以帮爸爸妈妈寻求一条更好的沟通路径,因为你是爸爸妈妈的小棉袄哦。

“找人倾诉法”——这是最管用、最有效的办法。也许认为你的烦恼有天大,任何人都不能使你解脱,那就错了。找个人说一说,天大的烦恼会像漏气的球一样慢慢萎缩。萎缩的快与慢与诉说的对象有关。如果这个人是知心朋友,而且还能替你出些主意,想些办法,或者劝慰一番,那会很快“气消云散”。如果对方只是倾听,没有什么办法,那也不错,你会得到慰藉,心情会慢慢好起来。但是那种火上浇油者,这样的人,有烦恼的时候尽量少找他哟。

“时间消解法”——没有合适的人倾诉,不妨相信时间的力量,它总会让一切喜悦和烦恼随风而逝。前几天,老师有一姐们儿准备好久的研究生考试落榜了,她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任谁劝都伤心的不行。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伤慢慢填平,生活重又变得可爱起来,他又生龙活虎地投入到考试的准备中去了。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当时觉得了不得的事情,过后一想就成了“小菜一碟”,再来一搏呗。

“运动驱散法”——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妨到公园里,庭院中,或者小区里跑跑步,走动走动。外面的高天流云,还有绿树青草红花,都会伸出魔法之手,让你从坏心情中慢慢走出来。想不通的事情也许能想通,看不透的事情也许能曲径通幽,心胸也会变得豁达豪放起来。再说,运动还能强身健体,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资源拓展

解决未成年人心理危机,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从家庭的角度来看,亲子关系危机往往是未成年人心理危机之源。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好的教师首先应是一名优秀的心理教师,知道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之中,旧的格局正逐渐被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旧的价值观念体系正在逐渐消解,新的价值观念体系尚未确定,许多未成年人生活在一种不确定状态,感到焦躁不安、无所适从。家庭和学校要鼓励未成年人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生活的挑战。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三要素缺一不可,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中国心理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认为,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大体可以包括敬业、乐群和自我修养三个方面。

黄海亚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