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家庭中儿童心理定位辅导

淮安市清河开明中学 李梦影

一、案例描述:

    熟悉的老师都知道,班级有一个很特别的男孩——兰天(化名),最开始注意到他是因为在我的课堂上,他十分活跃,脑子灵活,思维很快,表达能力也不错,刚开学不久,他就吸引了众多学科的老师,很多老师都会对他很有印象。渐渐地,我发现了这个孩子的一些缺点,爱讲话、吃零食、喜欢发嗲,成绩也下降的很厉害。通过各方面了解,原来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不仅如此,最近他还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他的妈妈又找了一个伴侣,他有了一个新爸爸,新爸爸带来了一个与他同龄的男孩,他很困惑,不知道该如何跟现在的家庭相处,很怕回家面对家人。

    平时我更加关注他,发现他经常不去食堂吃午饭,而是一直泡在小卖部,吃的也全是零食,身体十分瘦弱,老师几次提醒,虽然嘴上答应,但是他还是会时不时的往小卖部跑。经常作业做的不好,与课堂上的积极主动发差很大,老师多次询问原因,总是红着眼睛,但是不肯说。

二、案例分析:

    我开始分析他很多行为的原因,行为上的女性化倾向,跟他的生活中缺乏男性的角色有很大关系;上课喜欢讲话也是他吸引别人注意的一种方式;喜欢跟老师套近乎也是为了博得更多人的喜爱……

1、成功之处:

    我跟他有一次长谈,在谈话过程中我解答了他心中很多疑惑。具体过程如下:

    “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一个男孩,他爸爸跟妈妈分开了,但是妈妈又找了一个男的,该怎么办?”我没有对这个问题有任何过激的反应,我假装真的认为他说的只是别人,我们开始都用第三人称称呼这个孩子,谈论这种情况。

    这样的谈论首先会让他觉得很安全和舒服,因为是孩子首先设定了这样一个情境,那就说明,他还不能够面对针对他的谈论,只能接受这种第三人称的叙述。并且从心理学上,谈论别人总比谈论自己更容易让他客观和冷静。同时我尽量压低声音,毕竟,这不是他引以为傲的事情,作为一个私下的谈论更好。他似乎很满意我的处理方式,扑闪着眼睛,仔细听我的话。

    “恩,我明白你的意思了,等老师拿一张纸,也许这样能够让我更好的分析这个情况。”随即拿出纸和笔。

    之所以做这样的选择也是基于孩子心理感受的考虑,因为我如果不在纸上标明人物,就势必在讲述的过程中运用很多人称代词——“旧爸爸”“新爸爸”这样的词语,但是不管是哪个爸爸都是他生活中并不让他愉快的角色,所以这样的词汇越少出现越好,又为了避免人物的混淆,我就在纸上画出了这几个人物,并且用了英文,这都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整件事情和这些人物。在讲述过程中,我都是用“他”来叙述人物,可以让孩子比较轻松的面对。

    我在纸上画出了一个三角形,在顶角位置写上了爸爸、妈妈、孩子,并且告诉他,这是这个孩子最初的家庭成员,他点头示意明白。“数学我们都学过,三角形是一个稳定的结构吧。”我说,他显然很有兴趣,微笑着点头,我接着说:“家庭也是一样,如果缺失了爸爸的角色,就不能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了,那么只剩下妈妈和孩子的家庭一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吧?”“我觉得我跟我妈妈两个人生活的也挺好的。”“是吗?再仔细想想,真的像你说的那么好吗?妈妈一个人照顾你和两个人一起照顾你真的一样吗?想想妈妈一个人要怎么换煤气?家里水管坏了,灯坏了又该怎么办?重一点的东西她一个人是不是拿起来很吃力?她是不是有时候也会觉得孤单无助?”

    还没等我说完,他就哭了,虽然是默默的,但是看得出他真的心疼他妈妈。我知道我说到了他心里:“其实你心里也清楚,你也不想让妈妈那么辛苦,我想你也能理解她有的时候比你更需要一个坚强的肩膀,在她需要的时候让她靠一靠。而且你应该更加明白,爸爸妈妈的这个连接已经断裂,所以才做出了分开的选择。”他也点头,我接着说:“现在这个原本稳定的三角形的结构被打破了,缺少了一个重要的角色,那么为了重塑这个稳定的结构,妈妈找到了一个可以帮助她的人,至少是她认为可以帮助她的人,对吧?这个新朋友的出现我想一定是妈妈认真考虑的结果,你能不能理解妈妈的做法呢?你觉得妈妈之所以让他成为你们的新朋友有哪些好处呢?你要客观的考虑啊!”

    孩子显得挺平静:“他会帮助妈妈,还会帮助这个家。”“就这些吗?除了这些还有谁?一个很重要的人呢”“他才不喜欢我呢!”“你要知道,大人们的选择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妈妈做出这样的选择不仅仅是为了她,更重要的是为了你,她希望给你创造一个跟其他孩子一样的家庭环境,她不希望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缺少一个重要的角色,以前的离开了,她一定是费尽心思又给你找了一个,她也绝对希望你们能够彼此相处的愉快。我觉得这个新朋友一定是想跟你好好相处的,不然对你对他都没有好处,你说他不喜欢你,那么你又主动喜欢他了吗?你是不是也经常给他脸色看呢?”他点头,随后笑笑。

    “对于你来说,他是陌生的,但是从他的角度考虑,你对于他也是陌生的啊,两个陌生的人生活在一起一定有个磨合期,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这个磨合期缩短,尽量让彼此之间变得更融洽,这也恰恰是帮助了妈妈,因为只要你跟新朋友的关系不好,妈妈肯定着急,肯定难过。其实我很佩服你的新朋友,如果不是因为他对妈妈的爱,他也不会有勇气融入一个新的家庭,在这个时候,你给他设置阻力是不是很不明智呢?你跟他斗气的同时让妈妈也更加烦恼,对吗?”

    我说完,他再次点头,然后默默的说了一句:“他还带来了一个孩子,我不喜欢他。”这是我从来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心里顿时生出好多对兰天的怜惜,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面对单亲家庭已经很不好过了,他还要面对一个陌生的男子,同时还要面对一个陌生的同龄人。我突然觉得如果我是他,我都很难接受,但是我必须鼓励他面对这一切,一边在纸上添加了一个人物,一边跟他说:“我相信你也希望有一个融洽的家庭,其实在这四个人的关系处理中,你是最重要的一个角色,你如果处理的好,可以让妈妈省很多心。所谓母子连心,妈妈肯定爱你,你们俩的关系不用继续加强,同样他和他爸爸也是如此,而爸爸妈妈的感情自然也很好,不然不会走到一起,那么这个时候还有哪个关系可以加强呢?”

    他没有说话,但是手上却指了指纸上画的两个孩子。我继续说:“你觉得你跟他处理好关系有什么天然优势吗?”“我跟他都是小孩子,而且在一个学校读书。”“是啊,你们年龄相仿,肯定有共同的语言,而且你们关系一旦加强,会有什么后果?”“我们会高兴。”“还有呢?”“大人也会高兴。”“是啊,而且我认为凭你的智慧,你一定可以做得到,你如果对新朋友的孩子很好,新朋友对你一定会更好,而最高兴的肯定是妈妈,她会觉得有你这样一个懂事的儿子是她的骄傲。

    其实你都知道该怎么做,只是不好意思,不会表达,老师可以给你一个小意见,你不妨回去试试。马上就是元旦了,学校里你都会送老师贺卡,老师也都很高兴,如果你能也送给他们贺卡,倒是一个很好的开头,他们也一定会很高兴的,如果你觉得不好意思,那就连同妈妈一起送,反正都是家人啊。最好能写上几句真心话,如果不好意思,就只是祝他们新年快乐也不错,这件事情做起来应该不难,而且正好赶上过节,也不会没面子啦!”

    他噢了一声,我看得出我的建议他在考虑,不知不觉谈了好久,也快到了他上课的时间了,催他赶紧回去上课,还嘱咐了他一句:“老师希望你做一个尝试,我觉得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的。”他点头说会做,我也期待着他节后带来好消息。果然放假回来之后他又找到我,显然是“汇报情况”了,不出所料,真的送了贺卡之后的那个下午全家人都很高兴,但是感情的建立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他还是会抱怨会有一些小状况不断出现,但是总归是一个成功的尝试,我鼓励他继续努力下去,也特别希望他能够跟全家人都相处的愉快。

2、失败之处:

    首先,孩子问的比较突然,我没有时间进行充分的准备,缺乏理论支撑,只能以自己的感受为主来与他沟通;其次,自己对于心理学相关知识研究的比较少,也是首次处理相关问题,一切都在摸索中;最后,我只事前与孩子和孩子的班主任沟通过情况,没有与家长联系过,了解信息渠道比较单一,还不能够全面细致的了解问题的全部。

三、指导建议:

    针对本案例的特殊情况,我制定的合理化解决办法如下:

    1、鼓励孩子在即将到来的节日中,亲手用心给家人制作一张贺卡,先缓解与家里人的紧张关系,营造比较好的相处气氛。在节日的前提下,送家人贺卡不会显得比较唐突,如果孩子觉得不好意思,还可以用学校老师布置的软性作业为借口,给自己和家里人创造一个契机,接下来进行沟通和交流就比较容易。

    2、鼓励孩子在家里面多跟父母聊天,多沟通,让家里人感受到自己渴望被爱,不能再继续疏离下去。弟弟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与自己年龄相仿,总有相似的爱好,都有爱玩的天性,是非常容易形成紧密关系的两个人,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年级读书,每天上下学都乘坐统一校车,相处机会非常多。每天交流校园中日常中的事情,拥有更多共同话题,作业上学习上可以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在每天的小细节中尽快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进而转化为紧密的家庭联系。

    3、与孩子的父母沟通,争取在每个假期,都能够创造一家四口出门的机会,不管是逛超市、吃饭、玩耍都可以,尽量选取孩子们喜欢的轻松的项目,在轻松的气氛中更容易拉近彼此距离。

    4、建议周末晚上,家庭一起观看一部讲述家庭温馨的影片,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也得到一定启示。为接下来敞开心扉交流打下良好基础。

    5、在适当时机,坐下来长谈一次,把之前的心结和不解都说出来,化解矛盾,将家庭关系打开崭新的一页。

    6、老师及时追踪,强化正面能量,鼓励孩子行为,在学校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沟通,有提高和进步,第一时间表扬,强化两个孩子合作后的进步更大,强化两个孩子的关系。

    7、老师及时追踪记录,遇到问题,及时提供帮助,老师也要与家长紧密联系,提供必要的知识援助。家长很多时候遇到问题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所以建议家长多看相关书籍,遇到事情三思而后行,一切要以维护家庭整体利益为主要出发点。对待两个孩子,都要小心翼翼的保护他们的内心,不伤害其情感。

    8、家长在于孩子沟通时候,如果谈到前任,一定要理性克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四、资源拓展:

《青少年心理学》(第11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7 约翰.桑特洛克(美国)

《青少年心理健康》 吉林大学出版社 王凡

《单边爱撑起倾斜的天平--单亲孩子教育》 气象出版社 201001 赵海风

《不完整的天空•来自中国单亲家庭的成长报告》 中国妇女出版社 于秀

《单亲家庭教育指南》 (美)皮卡哈特 电子工业出版社

《单亲家庭子女素质教育》 南京出版社 201107 余润生,鲍瑜臻,缪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