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网瘾问题个案研究

2015-04-28 15:15:29  原创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案例

——中学生网瘾问题个案研究

涟水县安东学校  郑亚

一、案例描述:

本案例研究选取的对象为唐强,年龄15岁,初三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又过于溺爱,唐强便染上许多坏习惯。

通过唐强父母了解到,六年级时,唐强经常通宵达旦地玩游戏,累了,他甚至懒得脱衣上床,就趴在电脑桌上睡。后来,父母迫于无奈,放弃外面的高待遇,双双回来上班。在父母的细心关怀下,初一时,唐强渐渐改掉了身上的许多坏习惯,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然而,好景不长,唐强的父母初二时又双双外出打工了,没有了父母的关爱,唐强又渐渐放松了学习,不到一学期就开始了早恋,并渐渐地跟随别人去网吧上网,久而久之,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几个月后,出现了明显的厌学情绪,甚至一上课就会感到头痛或者腹痛,总之在课堂上他浑身不自在。

主诉人唐强心理陈述表明:父母常年在外,很少关心他,优异的学习成绩也不能给他带来成功感,早恋和网络游戏也就是给自己找个精神寄托。整个诉说过程中,唐强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情绪。他的诸多坏习惯或许就是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的一种逆反行为表现。

通过心理访谈和多次开导,唐强的早恋、厌学和逆反问题得以解决,但网瘾依然没有明显改变。

二、案例分析:

本次教育活动主要采用了访谈的方式。访谈中,在我充分尊重被访谈者的基础上,有效的解决了一些问题,如早恋,厌学,逆反等,但唐强的上网成瘾情况依然没有明显改变。

研究表明,青少年网络成瘾只是一种现象,深层次原因既可能是当事人与父母之间的对立,也可能是当事人在成长过程中存在某种心理阴影或接受过某种心理暗示。虽然表现为沉迷于网络游戏,但我们至少可以由此找到当事人家庭教育的缺失,甚至还能上溯到目前教育体制的欠缺等社会问题。本案例中的唐强正是如此。郝向宏说,“这种沉迷不是单纯由于网络引起的,它不像酒精等其他成瘾的东西,存在一个可以成瘾的介质。同时导致网络沉迷的直接诱因、间接诱因有很多,这些都让网瘾的成因复杂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本案例中的唐强之所以迷恋网络乃至如此成瘾有以下几种原因:

1、精神空虚:唐强沉迷于网络,具有典型性。其中许多原因是家长造成的。他们平时忙于工作,对孩子的照顾只是满足于“吃饱了、喝足了、穿暖了,不知道孩子最近的烦恼是什么,和同学有没有矛盾,孩子在父母那里寻求不到这种爱,于是就到网上寻找。

2、学习压力:唐强是个聪明的男孩子,他和许多男学生一样,理科强,文科弱,特别是语文和英语两门学科,唐强总是学不好,经常亮红灯,再加上即将面临的升学压力,因而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便产生了厌学情绪,进而逃课,以至沉迷网络。

3、环境影响: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网络已不再是陌生的名词,各处的网吧也随处可见,网上的东西良莠不齐,这样很容易让这些孩子们在眼花缭乱的虚拟世界中迷失自己。而本案例中的唐强也正是在别人的诱导下一步步迷上网络的。

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强在没有沉迷于网络之前是一个阳光健康的学生,而且既然他能当上学习委员说明他在品质,性格方面都是很好的。但是,由于长期的沉迷和依赖网络,使得他的性格结构发生了改变,从懂事变得叛逆,从健康阳光变得冷漠孤僻……唐强的这些变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网瘾的形成有其渐进的过程,如下图:

图示:青少年形成网瘾的过程解析图

A                          B                                C

接触网络 → 厌学 → (有些)被发现 → 出现不良行为 → 出现严重不良行为

成绩下降                    说谎、骗家长        离家出走

偶尔逃学                    经常逃学            辍学

夜不归宿            偷钱

拦抢

本案例中的唐强同学的网瘾形成也呈现出一个渐进——循环——反复的过程。所以,这并不是几次访谈就能彻底根治的。这也正是本案例存在的不足之处。

三、指导建议:

针对案例中提到的现象,本人提出如下解决办法:

(一)、心理治疗网瘾的方法:

1、从主观意识入手,进行认知重建。科学改变认知行为首先要有科学的认识。本案例中,要想改变唐强的网瘾,只有先改变其坚定而又顽固的信念,如“游戏真棒”,“再没有比上网更刺激的事了”。对唐强网瘾的态度,应采取“导”而非“堵”的中肯态度、让其充分认识到成瘾后的严重影响。

2、从内在思想入手,进行自我提醒。就是我们让唐强事先将上网的好处和坏处分别列在一张对称的纸上,按程度轻重排好顺序,每天有计划的做思想斗争,尤其在网瘾发作时;也可以将好处和坏处分别贴在显眼的地方,如电脑上、卧室里、门上;每天多时段内默念或大声对自己念上网的坏处,从而战胜自己关于上网不合理的观念。

3、从剖析后果入手,进行自我辩论。针对唐强的网瘾问题,可让其想象自己上网成瘾后的种种后果,如:成绩下降、被大家看不起、对不起自己的父母等,在瘾发时让“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进行辩论,让内心的责任感与失败感斗争,从感情上战胜自己,痛下戒除网瘾之决心。

4、从增强意志入手,进行自我暗示。如果又有了想上网的念头时反复自我暗示,如“不行,现在应该学习,等周末再说”,“我一定能行”,“我一定能戒除”,每当抵制住了诱惑,认真学习,度过了充实的一天后,就进行自我鼓励,如“今天我又赢得了一次胜利,继续坚持,加油”。这样不断强化,形成良性刺激,加强自己的意志,使上网的欲望得到抑制。

(二)、培养生活情趣治疗网瘾的方法:

从唐强的案例中,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家庭成员的关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唐强正是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染上网瘾的。可见,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克服青少年网瘾的重要前提之一。要根除青少年网瘾就必须从改变他们的家庭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入手。

1、父母要从自身做起,时时事事做好孩子的榜样和表率。

父母首先应该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才能正确引导孩子;父母要用自己对网络的处理态度影响孩子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

2、家长要坚持正确的教育原则,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时候,切忌采用粗暴的训斥、打骂的方法,而是应该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多了解他们的所想、所欲,分析他们成瘾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

首先要在尊重、真诚、平等、信任的基础上,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要经常肯定孩子的长处,必要时可暗示不足之处;遇事听听孩子的意见,采纳合理的建议。其次,要倡导正确的家庭教育。许多父母教育方式过于简单,要么一味溺爱、放纵,最终导致孩子性格不成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差,使孩子不能合理应对外界事物;要么对孩子严加看管,甚至将其关在家里,不能出门。一旦孩子网络成瘾,便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将孩子一棍子打死。这些对孩子的错误教育方式,都是导致网络成瘾的高危因素。最后,家长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很多家长面对子女网络成瘾,往往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哭诉,最终又束手无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正确面对,并用适当方法去改变孩子,转移孩子的兴趣,帮助他们走出网络成瘾这个迷阵。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四、资源拓展:

“网瘾”是指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

可根据具体情况,对网瘾分层区别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询:  

1、一般性网络迷恋:调适方法主要加强网络管理和网络指导,让孩子明确上网的目的,提高防范意识,对其上网的内容加以筛选,培养其良好的上网习惯,“绿色上网”。  

2、网络性行为障碍:矫正方法应根据不同的行为障碍采取针对性调适。针对焦虑、狂躁、恐惧、自闭、抑郁等行为障碍,应采取科学的心理调适方法:如转移法、宣泄法(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刺激法(坐过山车、蹦极等),认知——行为法等……综合训练,逐步调适,减轻症状。  

3、网络性心理疾病:学校和家长尽可能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矫正,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如果采用的心理辅导矫正措施失效,并出现行为异常和心理紊乱,显示强迫、妄想等症状,此时应及早联系相关精神卫生机构或专科医院,施以专业心理治疗。

总之,通过心理治疗等方法,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可以使青少年的意识和思维更加积极进步,社会关系更加和谐。然而,许多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就如本案例中的唐强一样,网瘾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因素。所以,网瘾心理治疗也有着极为复杂的社会属性,对于网瘾戒除家长切不可操之过急,最好向心理医生求助,通过为孩子找到网瘾依赖的根源,从而在根本上切断孩子的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