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症(抑郁症)

2015-04-28 15:31:18  网络


 


常见问题分类:自我成长问题

治疗方法分类:认知行为疗法

性别:男      年龄:23

教育程度:高中毕业    社会经济地位:军人    婚姻状况:未婚

外在表现:长得彪彪实实。头昏脑胀,无精打彩。


表现出的问题:

患者常感到头昏脑胀、无精打采、悲观失望、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这种状况有二年多的时间了。

既往生活史与当前生活情景:

患者18岁入伍,长得彪彪实实,却生着一副菩萨心肠。看电视时,见到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的场景,总止不住潸然泪下。战友们戏谑说他的感情来得比演员还快。又因为患者朴实勤劳,乐于助人,所以人缘极好,入伍不久,便被提拔为代理班长。活没少干,汗没少流,可是过了一年,依然还是代理,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可有些不是滋味。患者还有另外一件心事。他中学时期有一个要好的女同学,现在一所师范学校读书,两人虽不是青梅竹马,也没有过山盟海誓,但相处时总有一些不同一般的感觉。于是,患者便斟词酌句地给她写了一封信,在床板下压了两个星期才鼓起勇气寄出去,接着就是翘首盼望,但如泥牛入海无消息。患者开始失眠,各种假设在脑子里成立又推翻,消失又浮现。一个多月后终于接到她的回信,找个没人的地方打开,想象中的事情并没发生。信中未提及他们的过去,更未憧憬他们的未来,甚至也没有问及他的情况,简直连令人回想的余地都没有。他伤心、失望,原本不悦的心情好比雪上加霜。时间倒是一剂治疗“心病”的良药,几个月后他没有那么伤心痛苦了,但别人说他更加沉默寡言,孤僻好静。他自己也觉得一日三餐如同嚼蜡,嬉戏娱乐也索然无味。身体乏力,头脑迟钝,时时自怜自卑,觉得己不如人,甚至生不如死。

心理社会发展历史:

认知歪曲:

①先前因素——本人多愁善感。

②促使因素——几年没有提干。

③促使因素——中学时期女友的回信表示并不在意两人的关系。

专家分析、评估与治疗过程: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交谈之后,我们诊断他患了抑郁性神经症。除了使用三环抗抑郁剂多虑平以外,同时给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

首先,我们启发患者追根溯源,究竟为什么不愉快?让患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分析自己。患者逐渐看清了自己患病的起因。他坦诚地说:从农村出来当兵,是为了谋一条出路,几年没有提拔,复员后又得回去当农民,没有出路了。其次是“失恋”,最亲密的女友都抛弃了他,活着没有什么意思?

我们态度诚恳却又一针见血地指出:他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我们谈到,当兵提干是一条出路,但绝不是唯一的出路。其次现在从战士中直接提干的情况极少,绝大部分战士服完兵役之后都会回到原籍去,他并没有比别人多损失什么。他反复考虑之后也感到确实没有失去什么,原来那种一当兵就想提干的想法倒有些不现实。回过头来和同年入伍的战友相比,有的连班长也未当过,所以也不是处处不如别人。关于“失恋”,我们笑着告诉他“失恋”这个词就用得不对,因为他们之间尚未恋爱,没有得到,何谓“失去”?他笑笑地说:“是的,还只是同学。”我们接着说:“为了同学去殉情……”他也认为“荒唐”。最后我们将谈话做了个小结:患者是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因而心情不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种情绪状态持续太久,就变得不太合理,到了后来情绪影响了思想,思想又影响情绪,逐渐成了病态。在顽固的病态观念的支配下,就像戴了一副有色的眼镜,世界和自己都完全变了样,一切都变得没有希望了。

患者接受了这个结论,询问如何解脱。我们解释到:拿下这副变色眼镜,生活就会恢复原来面目。制定每日活动计划表,该做的,能做的,就要去做。首先是满怀信心地治病,同时增加社交活动,多了解别人怎么想怎么做,也多让别人知晓自己怎么想怎么做,使自己能与别人达到感情上的交流和共鸣。生活在友谊中常常会使人达到“忘我”的境界,愁云若雾也就不驱自散了。下一步是制定力所能及的奋斗目标。因为力所能及,所以成功的希望比较大。再没有什么比领略成功的喜悦更能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情绪大有改善。

(本文来自网络)